Category: North to BUAA

  • 又去微软中国了……

           今天又去微软中国了,但是和上次不是一个地方,上次是学生联系部(大概这么叫),就在北航旁边不远,走10来分钟就到了。这次不一样了,由北四环到东三 环,还要步行,而且出地铁站的时候学长竟然把方向搞反了……GOOGLE MAP上说的700米被我们走了半个多小时……幸好去的早(可能是早有走错路的准备吧)。到了那里,有事郁闷,没座位了,从18楼的主会议室到23楼的分 会场看投影,结果投影又出问题了,又回来,最后人家工作人员不知从哪搬来了很长的桌子,靠墙,然后说“你们做吧”。我先是一愣,后来想将近四个小时呢,也 就不客气了……感觉那天条件超好啊,会议室外面摆了一排,看看是什么吧,冰箱、微波炉、饮水机、水壶……还有那么多在厨房、餐厅里才能看到的东西,哎,好 向往的工作环境啊。虽然在那么高的楼上,但四面都是玻璃,那眼界,算了,我的语文水平是形容不出来了……不说那么多废话了,反正是“很好,很强大!”        今天是关于IC的培训,其实我并没有准备今年参加,毕竟我还没学什么技术,哎,真不知道哦啊什么时候能抽出来时间……反正我要好好努力了,效率啊,你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啊?        好了,不多说了,高数还有一题不会做呢,英语还有一篇作文没写呢,好了,就到这里了……

  • 《由想到的……》

    由《手》想到的…… ——读萧红的《手》有感   手、王亚明,首先扑入脑海的是鲁迅笔下的祥林嫂,、她们都生活在那个伸手不见五指的时代的最底层,他们都拥有着劳动人民那份特有的勤劳和纯朴,他们都曾经试图去抗争、去拼搏过,但是,他们的所有努力都被身边的人当作看了一遍的又一遍的笑话,都被否定了,从被别人到被自己——都是一样的悲剧…… 但是,在我们可喜的看到,王亚明身上脱掉了祥林嫂的迂腐和无知,她知道坦然面对别人的笑话,她知道为了赶上功课在走道、厕所里看书,她知道机器染色含矾多、不结实,她知道一有时间就向“我”借书看,她知道家里供自己读书很不容易,她甚至在退学之前还知道“多学一点钟是一点钟”。为了省钱,她不敢和父亲到接见室去坐,她只是用染料来“染新”自己的衣服和袜子,她甚至为了省车费而不去上街……然而,她终究脱不掉乡下染匠女儿的身份,她终究无法使那双手完全恢复肤色,她终究甩不掉别人的轻蔑和耻笑,她终究没有逃脱被退学的厄运……她的一切努力都白费了,一切都以失败告终……在连马车也没有的回家路上,他们走着,拖着行李,孤独地,无奈地…… 究竟是什么,让这一切成为了小说中的事实,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同样的事情在发生?穷苦的劳动人民始终未能摆脱那份卑贱的帽子,他们奋斗过、反抗过,但他们为何只能如王亚明的手套一样被校长践踏和蹂躏?难道他们注定要这样,他们甘愿这样吗?但我们分明看到,王亚明在有床位的时候高兴的“用嘴打着哨子”,在和暖的阳光下热情地在窗口和同学们打招呼。那究竟又是什么让悲剧一次次重演呢?是那个贫富悬殊而又金钱至上的旧社会,他们卑微的身份早已预示了他们为社会所容纳的艰难。 此时此刻,我们又不禁要问,那现在呢,在当下,这一切又如何呢?看看那些在城市里闯荡的农民工吧,看看那些在工厂里为老板卖命的工人们吧,他们真的就摆脱那种遭遇了吗?面对背井离乡的寂寞和悲凉,面对那恶劣甚至有害的工作环境,体罚责骂已经成为了家常便饭,工资拖欠甚至都已经习以为常,难道他们真的应该得到这样的待遇吗? 我们看到了社会的进步,看到了他们得到国家和社会给予的更多关心和帮助,更看到了他们在默默忍耐中顽强不屈地向前迈进。但是这还远远不够,或者说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做……

  • 轻松?忙碌的开始……

        终于可以无所顾忌的在这里写一些东西了……     今天,今天考完了高数——两周的期中考试周终于结束了——其实也没考什么,就是中国近代史和高数,英语有一个随堂测验,100道词汇选择题而已,幸好英语当初发挥了一下考进了B班,据说C班都考试的,什么题型都有……汗。感觉都还算顺利吧,主要还是考试之前都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,希望能有个更好的结果吧!     但是,还是暴露了许多问题。高数,很多都是停留在看懂的层面上,再加上做题比较少,所以在最后狂练笔阶段发现了许多问题,幸好遇到的问题都基本上解决了。但是我知道,问题绝对不仅仅是这些,所以准备把高数和那绕人的离散都挤时间系统地复习一遍,以后的学习中也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了。     呃,呃……貌似好像有点跑题了,对,暂时是轻松了许多,没有备考时那种紧张的氛围了。但是——但是我深深的感觉到这只是忙碌的开始。很多事情都被我压到了考试之后,还有很多事在考试之后又会付出水面……唉,看样有句话说的真的很不错:“学在清华,玩在北大,累死在北航……”彻彻底底的无语了,忙就忙点吧,只是希望能忙些我希望忙的事,毕竟我不想让我的四年成为浑浑噩噩的翻版,我要创造属于我的大学四年……